艾灸

常用艾灸法及其应用技巧

一、艾灸灸法

艾灸法是以艾条或艾柱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,通过直接或间接灸治腧穴或病变部位,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根据施灸方式,分为以下两大类:


1. 直接灸法

将艾柱直接放于皮肤上燃灼,分为:

(1)瘢痕灸
  • 常用于化脓灸,多用小艾柱;

  • 在皮肤上涂附少许姜汁或蒜汁以增强黏附性;

  • 施灸时艾柱烧至底部,除去艾灰,继续新柱灸至成疤;

  • 可能引起水疱、溃疡、瘢痕,禁用于面部等皮肤薄部位;

  • 多用于腹背部或四肢肌肉丰厚部位。

注意:瘢痕灸属良性刺激,无菌性。

(2)无瘢痕灸
  • 艾柱烧至1/2或2/5即取下,不致灼伤;

  • 常用于中小艾柱;

  • 艾灸后可外涂香油以润肤;

  • 可用于局部红晕处保持热感。


2. 间接灸法

通过药物、隔垫(如姜片、蒜片、盐垫、饼等)放在皮肤与艾柱之间,不直接接触皮肤。细分为:

(1)隔姜灸
  • 将0.1–0.3cm姜片放于施灸部位;

  • 当灼热感强烈时更换艾柱;

  • 主要作用:温中止呕、健脾祛寒、解表通络。

(2)隔蒜灸
  • 蒜片厚0.2–0.3cm;

  • 大蒜辛温、散寒湿、破冷气;

  • 用于治疗痈疽肿毒、毒蛇咬伤等外证。

(3)隔盐灸
  • 盐灸多用于神阙穴(脐部);

  • 食盐研细敷脐后上置艾柱;

  • 用于治疗腹泻、脱肛、虚寒腹痛等。

(4)附饼灸(饼灸)
  • 将黄酒调附子粉,制成1–2cm直径、0.3–0.5cm厚的饼;

  • 上置艾柱施灸;

  • 适用于阳虚命门火衰、早泄、畏寒肢冷等。


二、艾条灸法

艾条灸是将艾绒卷制成条状,通过点燃在穴位或患部进行熏灸的技术。主要包括:

  • 悬灸法;

  • 温和灸;

  • 回旋灸等。

艾灸

🌿 什么是隔姜灸?隔姜灸是中医艾灸疗法的一种形式,将新鲜姜片(厚约0.2–0.3cm)放在穴位上,再将点燃的艾柱置于姜片上,利用姜的温通、辛散特性与艾灸的热力相结合,达到温经散寒、扶正补虚...

详细介绍

艾灸

🌿 艾灸的功效与艾叶选择:癌症患者温养正气的重要疗愈工具 一、如何挑选好艾草?艾灸的效果,离不开艾草的品质。尤其是用于调理免疫、温养阳气的癌症支持疗法中,艾叶的好坏影响极大。...

详细介绍

艾灸

《灵枢·九针论》出自《黄帝内经·灵枢》卷一,是针灸医学的奠基之作之一。其中《九针论》不仅系统描述了九种针具的形制与适应症,还特别强调了灸法的独特地位。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...

详细介绍